校園活動豐富多彩志願者活動服務社區校園樂隊人氣超高美麗的校園學生電臺獨樹一幟訪談活動傾聽心聲
  2014年本市高職志願填報即將於下月開始。今年,北京青年政治學院的招生專業和規模總體變化不大,青少年工作與管理、學前教育、社會工作等25個專業文理兼收,除電腦藝術設計專業之外,該校其他24個專業,均面向北京招生,招生人數為920人,其中計算機應用技術、網絡系統管理、軟件外包服務3個專業僅招理科生源,人數分別為25人、24人、40人。
  為學生開設人文精神教育與修養課程,培養高職學生的“一技之長”作為就業通行證,鼓勵學生走出校門參加志願服務……近年以來,北京青年政治學院根據“人文素養、一技之長和社會責任感”的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三年一貫制高職學生教育培養體系,綜合培養文科高職人才。
  人文素養:是“職業人”也是“社會人”
  以大學文化為魂,重視培育人文精神,堅持以人為本,使教育充滿人文關懷,富有探索精神和求真態度,成為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精神家園。就這一點而言,高等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具有共同之處。北青院在把學生培養成“職業人”的同時,更要把學生培養成真誠、善良、尚美、感恩的“社會人”。
  去年12月26日,社會工作系2013級老年服務與管理班的全體同學來到朝陽區馨蘭之家老年公寓慰問演出。同學們精心準備了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歌曲、小品、三句半、詩朗誦等節目,不僅形式豐富,而且多是老人們熟悉和喜歡的內容。深情而動人的男聲小合唱《父親》,溫暖而懷舊的女生合唱《外婆的澎湖灣》,熟悉的旋律讓不少老人也跟著輕輕吟唱。小品《租個兒子回家過年》,還有同學們自創的三句半,讓老人們喜笑顏開,掌聲笑聲不斷。同學們還給老人們買了小禮物——色彩繽紛的中國結。禮物雖然很小,但老人們非常開心,有的老人當即就將中國結掛在胸前,在全體同學合唱《國家》的時候,他們搖動著手中的中國結,場面溫馨動人。演出結束,同學們來到老人們身邊,握著老人們的手,跟老人們說些溫暖貼心的祝福話,詢問他們的新年心愿,並細心地記下老人們的心愿,以後的日子里他們盡可能地去幫助老人們實現這些心愿。
  今年5月份,青少系“陽光青少素質拓展隊”受北京市第24中學邀請,為全體高三年級學生開展了“相信自己,儘力就好”的陽光心語高考減壓拓展活動,幫助同學們緩解學習壓力,以最好的狀態應對即將到來的高考。這次拓展活動項目豐富,包括“諾亞方舟”、“解手鏈”、“兔子舞”、“默契報數”、“戳破壓力氣球”等,同學們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團結合作,獲得成功的喜悅,享受一次快樂的“心理按摩”。另外,青少系“陽光青少素質拓展隊”還與同學們進行了貼心交流,分享了聽音樂、做運動、寫書法、畫畫等方便實用的減壓方法,以培養興趣的方式緩解學習所帶來的壓力。這次活動不僅為北京市第24中的全體高三同學帶去了一次有效的“心理減壓”,也與青少系平時為同學們開展的個體咨詢項目形成很好的互補作用,對幫助同學們正確面對高考,平穩度過高考期具有重要意義。
  除了在廣闊的社會大課堂中,學生開展社區服務、心理減壓、志願講解、敬老助殘、服務文明出行、服務打工子弟學校等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北青院還在全校範圍開設了《人文精神教育與修養課程》。以熱點問題為線索,圍繞人與人、人與國家、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主題,客觀介紹和深刻揭示古今中外人類優秀文化成果中的重要知識及其蘊涵的人文精神,在滋養和充實學生精神世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技之長:掌握就業的“通行證”
  2014年,中國高校畢業生就業規模達到727萬人,被稱作“最難就業年”,但在北青院,學生的就業率在北京高校中一直居於前列。掌握專業崗位核心技能,擁有一技之長是北青院人才培養的一貫理念。學院認為,一技之長是高職學生走向社會的“核密碼”、“生存之道”,實現就業的“通行證”,所以要求學生不僅要熟練掌握專業知識和崗位核心技能,還要考取職業資格(技能)證書,在專業技能和素質上形成專長和特色。
  學校特別設計了每學期三周的集中實訓環節,將一個學期16周所學各門課程的單項技能進行綜合訓練,這是學校“一技之長”培養的一個創舉和關鍵。畢業頂崗實習是北青院學生畢業前的最後一環。各專業學生都有不少於6個月的時間在企業真崗鍛煉,錘煉技能。
  課外活動、志願服務、社會實踐、職業技能比賽也是學院“一技之長”培養的重要方式和途徑。
  中文速錄是法律系學生的職業技能之一,也是法律系畢業生擔任法院書記員崗位的必備技能,為了貫徹學校“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法律系在大一下半學期開設了中文速錄課。為了檢驗速錄課程的教學效果,5月27日下午,2013級法律系學生在東校區機房舉行了法律專業速錄小型比賽,比賽以聽打形式為主,分為詞語、三音略碼、四音略碼、句子和小篇文章五個部分。賽後,所有學生合格率均達70%以上。其中,法律速錄班朱沙同學準確率高達91%。據瞭解,朱沙堅持每天晚上都去機房練習兩到三個小時,她說:“這是個熟練功,三天不練手就生,一定要多多練習。”
  在這種體系培養下,學院各專業學生都掌握專業核心技能,練就一手過硬本領,擁有真正的“一技之長”。比如,青少年工作與管理專業學生青春陽光,能歌善舞;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園(幼兒園)校交替學習,基本都獲取幼兒教師資格證,彈、唱、跳樣樣精通;會計電算化專業學生人人考取會計資格證書,掌握點鈔、小鍵盤、記賬等各種“絕活”;法律事務專業學生熟練掌握速錄技術,成為各基層法院的書記員;藝術設計系學生作品頻頻參加各種高水平展覽;秘書專業學生熟練辦文、辦會,茶藝、書法均有所長等等。
  北青院還積極推行“雙證書”制度,鼓勵學生考取職業資格(技能)證書,職業資格證書取證率和對口率逐年提高。2013年畢業生中級及以上職業資格證書獲取率達62.54%,同比提升25.11個百分點。除油畫和社會工作專業特殊情況外,其餘專業均獲取了與本專業相關的證書。
  社會責任感:參與志願服務
  46名志願者、服務時長3312小時、接待團隊1582個、幫扶輪椅童車832部、解答問題612次,發放宣傳手冊550本,接待瞻仰群眾390387人次……這是一組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生在毛主席紀念堂開展志願服務數據。北青院將社會實踐正式納入人才培養方案,面向全體學生,專門設立2個學分的社會實踐課程。
  今年5月28日至6月2日,以“服務貿易在全球價值鏈中的作用”為主題的第三屆中國(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高峰會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辦。北青院15名學生參加了高峰會志願服務工作,負責大會現場的佈置、參會貴賓的引領及嘉賓簽到。交會是全球唯一一個國家級、國際性、綜合型的服務貿易平臺,獲得了世界貿易組織、聯合國貿發會議、經合組織三大國際組織的永久支持,是目前全球唯一涵蓋服務貿易12大領域的綜合型服務貿易交易會。通過參加此次志願服務活動,既開拓了志願者學生的視野,也鍛煉了志願者的綜合素質。
  7月,為進一步規範公共場所中英文雙語標識,提升地區形象,也為2014年APEC會議在京順利舉行做好配合工作,北青院英語系組織師生參加了順義區公共場所雙語標識規範志願服務活動,全面排查順義區公共場所雙語標識,重點對城區內商圈、景區酒店、工業參觀地點、經濟功能區、區內重點鎮、街道(馬坡鎮、後沙峪鎮、空港街道、雙豐街道)和城區內重點道路的中英文雙語翻譯錯誤進行規範,實現雙語標識的準確性和規範性。
  旅游英語專業2013級和2012級學生在輔導員薑麗的帶領下,分期分批開展實地排查,到所負責具體路段,完成實地採集雙語標識的詳細信息,包括拍攝照片、標註位置等,並對錯誤信息進行整理分析、提出修訂建議。
  北京青年政治學院黨委書記楚國清說,培養接受主流價值觀、過硬政治素質和意志品質、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專門人才,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要走出“象牙塔”,積極開展社會服務,讓學生認識社會、理解社會、服務社會,關註現實世界和人類命運,養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國際化辦學:搭建中外交流平臺
  夕陽西下,一群韓國學生在操場踢著足球;過往不同膚色的留學生手持課本匆匆地穿梭於校園;中國學生與外教在中心花壇暢聊著學習和生活……北青院從1994年開始招收留學生,是北京最早接收留學生的市屬高校之一,目前在校學歷教育留學生人數穩居北京高職院校之冠。
  為開闊師生國際視野,北青院積極開闢國際交流平臺。每年選拔學生參加赴美帶薪社會實踐項目,每年選派學生赴美國阿什蘭大學、英國南蘭納克郡學院、新西蘭商學院進行文化體驗,在實踐中培養學生跨文化溝通交流能力,為學生未來出國深造、就業打下堅實基礎。種類豐富的中國在校生出國交流項目遞年增長,至今已有近300名學生前往美國、英國、德國等國的著名大學學習和交流。
  北青院積極還為外國學生來華短期文化交流開闢“直航”,由國外合作院校、機構選派學生來中國進行短期文化體驗和漢語學習,幫助國外學生學習漢語,提升漢語交際能力,深入體驗中國文化。韓國夢之學校每年暑期選派學生來校,進行為期三個月的語言學習和文化體驗活動;美國休斯敦大學每兩年選派一批學生暑期來校研修漢語課程,學生在此期間獲得的學分得到休斯敦大學的認證;法國波爾多龍友協會等機構,每年春季選派學生來校進行漢語學習。
  2011年9月,在蘇格蘭格拉斯哥大學亞當斯密商學院開學典禮上,人們記住了中國籍留學生楊曉柟博士流利的英文和燦爛的笑臉,而她的母校——北京青年政治學院更成為她身上最顯著的標簽。在北青院,來自澳大利亞的外籍教師Steven Peter Kitching是北學院的“明星外教”,無論是在教室、籃球場、還是食堂,他的招牌微笑總能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這位2008年來到北青院任教的外籍教師也給自己起了一個洋氣的中文名——高健,他說,他喜歡北京青年政治學院的老師和同學,喜歡這裡的一切。
  優秀畢業生:“最美社工”安娜
  她放棄了在企業工作的優厚薪金待遇,她於2009年創辦了西城仁助社工事務所,她和同事們為西城區提供了首個公辦外來務工子弟學校的駐校社工服務、首個職業高中駐校社工服務、首個社區少年兒童能力培養工作坊、首個司法專職社會工作者介入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幫教服務……集眾多“首個”於一身,她就是專業社工實踐者、西城區仁助社會工作事務所總幹事、北京青年政治學院2005屆社會工作專業畢業生安娜——2013年度首都“最美社工”。
  安娜說,作為一名科班出身的社工人,走在社工的道路上充滿荊棘,從不被家人支持學習社會工作專業開始,到投身社會工作這一職業,都與青年人結下很深的緣分,直到現在也記憶猶新。這份經歷積累了她事業發展的“三桶金”。“‘第一桶金’是在大興區委區政府擔任青聯秘書處與權益部的首批大學生服務基層志願者。”雖然“第一桶金”的價值無法用客觀的金錢來衡量,但這期間對性格的磨練、對寫作能力的鍛煉是之後創業必不可少的。在首發集團從事高速公路運營管理和在機場處理突發事件的工作期間,使她積累了自己人生的“第二桶金”和“第三桶金”,即團隊合作、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
  工作中與青年人的接觸和相處,使安娜從事社會工作的激情和願望更加強烈,隨後放棄了企業高薪待遇,創立了北京市西城區仁助社會工作事務所這一非營利機構,擔任事務所總幹事,負責事務所的籌建、項目的開發、一線社工的服務與督導。“做成一件事,無論它平凡,還是偉大,均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如果條件不夠,我們只能耐心積累與等待。”安娜說。
  本版文/本報記者 董鑫 本版圖片/青政  (原標題:讓人文精神教育走出校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r76treop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